“摸象·童心:畢加索走進中國對話展”在京開幕
山水美術館館長孫越開幕式致辭
展覽學術主持島子在開幕式上致辭
2016年7月20日下午3點,由北京山水美術館主辦、HAS畫廊承辦、由耳朵樹、達明·派食品、天籟藝術學校、藝的N次方、寶甄文化、全息智庫等機構協(xié)辦的“摸象·童心:畢加索走進中國對話展”在山水美術館一期舉辦。開幕到場的嘉賓有山水美術館館長孫越,詩人、批評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島子,批評家、策展人、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王端廷,法國高等美術學院在校教授于伯·德·夏勒弗隆,青年批評家、策展人艾蕾爾,天籟藝術學校北京校區(qū)校長戴曦,HAS畫廊負責人、本次展覽策展人之一馬天意,以及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高登科、王昕,藝的N次方創(chuàng)始人楊一星等參加了開幕式。
展覽承辦方HAS畫廊負責人馬天意致辭
策展人之一王昕在開幕式上致辭
策展人之一高登科在開幕式致辭
展覽協(xié)辦方之一,天籟藝術學校北京校區(qū)戴曦校長發(fā)言
學術沙龍現(xiàn)場
畢加索的藝術風格一生中多次變化,本次“畢加索走進中國”大展的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畢加索藝術的本真和童趣,他曾說自己“用了一輩子時間學習怎樣像孩子一樣畫畫。”盲人摸象是中國的寓言故事,以童心切入,邀請“藝術天真者”來完成一場跨越歷史和東西方的對話。藝術天真者從中國藝術家、兒童、聽力障礙者等人群中公開選拔,共有22位藝術家及200件左右作品參展。
“大象”是這次展覽的起點,發(fā)現(xiàn)這個時代的“大象”則是上本次展覽的基礎動力。對于“大象”,我們追求的是“大象無形”之大象,是時代之象,這與藝術風格論中的“面貌”略有差異,而與中國哲學傳統(tǒng)中“象”的概念以及現(xiàn)象學還原后的“象”關系更為緊密。美國藝術評論家Jerry Saltz在《畫廊之死》曾說:“觀看、制作、思考、體驗是我們的起點。藝術為我們將世界之門打開,讓我們看到無法言說的事情,創(chuàng)造新的思考模式,在公共空間里創(chuàng)造神秘的儀式,發(fā)明宇宙起源論,探索我們的意識,繪制他人可以看到的意識地圖和分類。”而我們所說的大象就是Jerry Saltz口中能夠被他人看到的“意識地圖”。
策展人之一高登科與學術主持島子現(xiàn)場交流作品看法
參展藝術家韓艷茹與劉文杰合影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當代藝術發(fā)展至今,如何窺其全貌?在中國當代藝術歷史進程中,“85新潮”30年來又有多少真正新的藝術?在新水墨、新工筆、新文人畫等多個主推“新”的藝術概念被熱捧的情況下,什么樣的“新”才有意義?本次展覽選擇的藝術家,與當下流行的形式邏輯拉開距離,與為藝術而藝術的思路保持高度警惕;不把媒介和表現(xiàn)手法作為藝術的核心,而是探求生活語境中、生命歷程中獨特的生命經(jīng)驗與表達;畫面不在于冷暖,在于指涉的藝術層面;我們關注社會問題,但是拒絕藝術與政治、社會的單純游戲,而是用沉著的方式,將個人切膚之感、之思、之求、之惑、之夢娓娓道來,切膚是一個基本要求。“摸象”之“摸”就是要體現(xiàn)這種切膚之感,在視覺、觸覺等多元感知中,完成梅洛龐蒂《眼與心》中所說的“眼與手”、“手與心”轉換。
據(jù)悉,本次展覽持續(xù)到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