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美術館館長黃立平:在藝術史的入口處
合美術館館長黃立平
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已經站在藝術史的入口處。
——黃立平
7月15日,第二屆“聯(lián)合·六個展”即將在合美術館開幕。對于這次展覽,來看看黃立平館長是怎么說的吧!
問:館長,咱們?yōu)槭裁匆k“聯(lián)合·六個展”呢?
答:關注并重點扶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青年藝術家的實驗性創(chuàng)作是合美術館的一項長期計劃。采用個展的方式比一般性群展更具有文獻的系統(tǒng)性和縱深研究價值。六位藝術家的個展一齊推出,頗具規(guī)模,既能整體表現(xiàn)青年藝術家群體的創(chuàng)作狀況,又能比較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具體個案的基本面貌。
問:和去年相比,今年的“聯(lián)合·六個展”有什么不同呢?
答:去年,我們優(yōu)先選擇了武漢本土藝術家;今年開始就將目光遍布全國了。盡管六位青年藝術家的藝術道路和語言風格迥異,生活背景和性格特征也有較大差別,但他們的思想水平、藝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正在匯聚成當代藝術新的發(fā)展歷史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已經站在藝術史的入口處。
問:請您談談策展人吳洪亮先生。
答:洪亮不僅執(zhí)著于20世紀美術史研究,而且熱心發(fā)掘當代藝術的新生力量。相信洪亮一定能夠從他獨到的藝術史視角出發(fā),通過各種形式的工作,發(fā)現(xiàn)新銳藝術家們非同尋常的想象力和青春智性,進而呈現(xiàn)出在全球化時代充滿活力的當代中國藝術精神。
丁浩《通天塔三》70×70×650cm 木竹 2015
問:青年雕塑家丁浩去年他的作品就曾在合美術館展出,今年的作品有哪些變化?
答:這次個展,不僅展出丁浩去年入選合美術館青年雕塑邀請展《通天塔》系列作品,還有丁浩運用異質木紋肌理、線性鋼質材料探索超現(xiàn)實空間構造關系的新視覺形式。無論是《問道山水》、《非對稱平衡》,還是《延伸》、《無盡》都有可喜的新意。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以藝術的無限性挑戰(zhàn)技術有限性的極致追求以及自覺排除世俗干擾,以“無期修行”的“匠心”投身于藝術創(chuàng)造的理想精神。
戴耘《昭陵六駿—拳毛騧》204×152×20cm 紅磚 水泥 鋼筋
問:雕塑家戴耘用磚頭為材質做雕塑,這背后承載著怎樣的文化意義?
答:我對戴耘用磚材料所做的一批作品,特別是《造像》系列作品頗感興趣。他試圖通過對歷史文化傳承的視覺經典進行借用和再構,以自我文化立場為出發(fā)點,為充斥著現(xiàn)代消費文化的當代生存環(huán)境找到一條與歷史文明對話的途徑。盡管這種嘗試仍然是一種個人化的藝術趣味,可對于消除傳統(tǒng)精英文化與當下消費文化(具有主流化趨勢)的隔膜具有現(xiàn)實意義。
耿雪《米開朗基羅的情詩》視頻 004 尺寸可變 2015
問:耿雪是此次參展的兩位女性藝術家之一,她的藝術特點是什么?
答:欣賞耿雪的作品,讓人強烈感受到一種重塑個體生命本能和精神狀態(tài)的思想力量。作為女性藝術家面對世界的態(tài)度,耿雪善于運動身體語言表達思想和情感,又不陶醉并止步于媒介本身存在的魅力,是很高的藝術境界,這次展出的三件作品——《2013年6月27日凌晨》、《2013RR》和《米開朗基羅的情詩》都使這樣的表達達到了淋漓盡致和信手拈來的程度。
李寶荀《對視》41×69cm 紙本色粉 2015
問:李寶荀的作品語言很有自己的個性,請您談談對他的看法。
答:李寶荀的藝術道路上有兩個重要的選擇具有代表性:其一,關注現(xiàn)實社會和人的生存狀態(tài),在藝術發(fā)展方向感模糊的時候,找到了從自己身處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著眼于人類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和問題的目標。其二,打破專業(yè)技能的固有邊界。李寶荀運用版畫、油畫、水彩的基本技法逐步形成了個性化的語言特點,進而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子來。
李曦《中境-心動 》233x277cm 布上綜合材料 2014
問:李曦是又一個在藝術上跨界創(chuàng)新的代表,您如何看待她的作品?
答:初次在電腦里看到李曦的作品,我就被她以一種特別自我的方式組合起來的線條和水墨色塊所打動,仿佛進入了一種迷醉的狀態(tài),這些特定的形式及其這些形式之間的特定關系立刻就能激起一種神秘而愉快的審美體驗——超越了世俗的審美經驗,卻沒有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邏輯,比起那些常見的以準確再現(xiàn)為目標的藝術品(即便是技藝極高的)更具原創(chuàng)魅力。
張帆《拉赫馬尼諾夫主題》400x200cm 布面丙烯 2014
問:對于張帆此次的個展主題“邏輯創(chuàng)造感性”我們應該如何解讀?
答:抽象藝術家張帆在藝術上所追求的明確目標就是抽象語言的突破。他一方面將突破口朝向中國書法,試圖通過筆墨的揮灑,樹立起精神意趣的骨架。另一方面,他努力地尋找視覺與聽覺之間的邏輯關系,致力于營造繪畫中的音樂感。盡管對于書法和音樂手法的借用深刻影響了張帆的抽象藝術形式創(chuàng)新,可是否就此即得出“邏輯創(chuàng)造感性”的結論,尚有待張帆藝術實踐的進一步證明。
問:您怎樣看待美術館的作用?
答:藝術史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一個推陳出新的過程,也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美術館的文化作用在于:一、參與并記載淘沙過程,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體系;二、慧眼識“金”,并建立文化甄別的標準;三、悉心保存“金子”并向社會傳授,增添促進社會進步的精神的動力。我們樂此不疲工作的意義正在于——將那些已經來到藝術史入口處的“金子”推至顯眼處,散發(fā)其光芒并引起更多的社會了解和學術關注。
展覽信息:
主辦單位:武漢合美術館 光谷聯(lián)合集團
展覽時間:2016年7月15日-2016年10月15日
展覽地點:武漢合美術館(武漢市洪山區(qū)野芷湖西路16號)
開幕時間:2016年7月15日16:00
出 品 人:黃立平
學術主持:魯虹
策 展 人:吳洪亮
展覽執(zhí)行:仇海波 簡玉琴 秦佳女
設 計:柯明(空間) 吳萍(平面)
參展藝術家(按姓氏拼音先后排):丁浩、戴耘、耿雪、李寶荀、李曦、張帆
展覽委員會:黃立平、魯虹、姚華、甘行松、柯明、仇海波、顧蓓、劉暢、艾小錚、李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