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要字畫者:我來和您算筆賬!
討要字畫者:我來和您算筆賬!
(文/劉東方)
當下,對專門從事書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家來說,最令人頭痛的莫過于面對眾多親友、新朋故交討要字畫,而且從不和金錢掛鉤,并非這些討要者視金錢如無物,也并不是沒有銀子,而是他們認為免費索要是理所當然且天經(jīng)地義的事,給錢根本不在他們的選項之內(nèi)。
他找您討要字畫,你不滿足他,他便心生怨氣,四處壞您清譽,散播您如何吝嗇、如何不講情誼,如此云云,讓您不堪其擾。如若輕易滿足他們,就會引發(fā)蝴蝶效應(yīng),那您就會常年“顆粒無收”,勢必大鬧饑荒,甚至無法生存下去。因為這些索畫君根本不會去為您設(shè)身處地著想,而且還無一例外地會為您算上一筆賬:一張紙,幾滴墨,花上三兩個時辰就可以滿足我的事,您為何如此吝嗇?難不如我們多年的交誼親情不值這些?說的振振有辭,講的似乎有理,最可怕的還是這種觀念在社會上大有市場,附和者眾矣!鑒于此,從一個書畫藝術(shù)家的自身角度來和這些討要字畫者算一筆細賬,是十分必要的,更能達到正視聽之功效。
在歷史上,專門從事書畫工作者大都被劃定為“匠人”一族,和其他各行各業(yè)并列為有一定謀生手段的群體之一。就是說,書畫是他們的工作,也是他們養(yǎng)家糊口的手段。和瓦工做房子、木匠做家具、鐵匠打農(nóng)具實質(zhì)上并無二異,如出一轍。都是以物換物,干活取酬,家中的日常用度無不來源于此,這個應(yīng)該不難理解。尤其是從事書畫者,他們自小學藝,甚至是在食不果腹、衣不遮寒的艱苦條件下臨池不輟,披星戴月,沐雨櫛風,不畏寒暑而長期苦熬堅守,個中滋味,非常人所能體悟的。在沒有建樹時,有的還需長期忍受周圍人的冷嘲熱諷,甚至白眼相向。能在人到中年時得到社會認可,可以以自己技藝換取果腹之糧米用度者,便算得上是“學有所成,學有所用”了。自己所經(jīng)歷研習書畫期間,幾十年的吃喝用度,研習花費均應(yīng)攤分于每幅嘔心之作中不難理解。
所以說,每幅字畫的背后,無不凝結(jié)著書畫家本人的心血,也包含著那些不堪回首的閱歷和甘苦,十數(shù)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才能賦予每幅作品的藝術(shù)價值,非朝夕可達也。而且還要自費游歷于荒野,求教于賢明,購紙筆于市井,靜思于孤燈,揮毫于寒暑,潑墨于深更。故而,每成一佳作,無不承載著自己與家人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許,不肯輕易枉贈,實是迫不得已。
換言之,如用社會常事來舉例佐證,更加直白而明了。
當您含辛茹苦,花費大量精力金錢將自己子女培養(yǎng)成人,工作后卻把所得薪資全交給我用,君愿意否?君歷盡艱辛,千里商賈贏得錢財,愿意和我共分享否?君開設(shè)工廠,花費巨資造出產(chǎn)品,愿意無償贈送否?君起早貪黑,為人構(gòu)建房屋,披星戴月為人運送貨品,愿意分文不取否?如此例證不勝枚舉,君若不愿,為何要強加于書畫家,讓他們將自己的心血無償奉上,君為何能夠心安而理得?
書畫家之書畫作品,本就是他們的養(yǎng)家糊口、賴以生存之道。和大多數(shù)上班、打工、商賈之人等社會各業(yè)無異。付出勞動,換取酬資,奉老養(yǎng)小,居家度日實乃天經(jīng)地義,無可厚非。再者,書畫家如若主動奉上自己作品,無一例外,一定是感其恩或感其情所致。感其恩是因為在以往其困境坎坷處,此人曾雪中送炭,周濟相助,以渡難關(guān),借以報恩褒義。感其情即是血脈親情割舍不得,且相互照應(yīng)呵護有加,和自己不離不棄,榮辱不移其情,血濃于水,投桃而報李。
贅述千言,只為讓那些終日尋思討要字畫者明了事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放平心態(tài),換位而思之,個中事理應(yīng)不難明了。勸君張口之前,再三思忖,萬不可因私欲難平而妄自菲薄。此文雖老話常談,自感卻有此必要一說,雖不敢妄斷能讓那些討要字畫者完全明白事理,自認也能夠令眾多同業(yè)者積悶之心通過我的文字得到些許慰藉。ㄞD(zhuǎn)載請注明來源與作者)
注: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作者簡介
劉東方(又名劉賓),畫家。安徽太和縣人,漢族。1972年出生,現(xiàn)居黃山。中國山水畫藝術(shù)網(wǎng)總編輯,黃山東方書畫院院長,四川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