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梅花繪畫的意境之美
林凡: 當代工筆畫藝術(shù)大家。1931年生于湖南益陽,字翔宇。現(xiàn)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創(chuàng)始人、名譽會長,中國詩詞聯(lián)學會名譽會長,解放軍美術(shù)創(chuàng)作院副院長,北京丹青盛世書畫院名譽院長。出版《林凡藝術(shù)》《林凡集林》等個人專著20余種,發(fā)表藝術(shù)論文近百篇,參加各種展覽100余次(獲獎多次),并在國內(nèi)及美、澳、日、港、臺等地舉辦個人畫展20多次,為享受國務(wù)院特殊貢獻津貼專家。
中國畫、中國文人畫無不具有鮮明的詩情畫意,無不彰顯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境之美。林凡的繪畫藝術(shù)無論是工筆山水,還是工寫梅花,都洋溢著濃濃的詩情,表現(xiàn)著清雋嫻雅,瑰麗奇?zhèn)サ囊饩持,特別是他的梅花繪畫。
一、清雋嫻雅的意境
不知是否可以把林凡先生的工寫梅花歸屬于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人畫系列。但林凡先生在梅花繪畫創(chuàng)作中追求主旨深意,表現(xiàn)一己情懷,營構(gòu)出幽情雅韻,蘊蓄文學詩境是其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整個梅花系列無論是畫面構(gòu)成,繪畫本體,書法題詩,乃至題跋鈴印、無不彰顯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濃郁詩情和和諧空靈的意境之美。
林凡早年就從李倫先生學畫梅花,對梅花的研習勘練年深日久。在中學課本上讀到王冕畫梅的故事,深受感動后又從四面八方搜集王冕的梅花,梅詩觀摩學習。對楊無咎,馬麟的作品也都多有涉獵。之后,他從同學家中獲觀了《華光梅譜》手抄本,并第一次開始聽唐天磨先生講如何畫梅,第一次去上海獲觀有多位畫家共同舉辦的“畫梅雅集”展,第一次接觸到了各種畫梅高手包括金冬心、吳昌碩、徐悲鴻、陳之佛、關(guān)山月等人的梅花作品,眼界大開,深意內(nèi)蘊。“文革”中,居家無事,畫了一些小幅梅花,并曾從董壽平先生處學畫梅花。
林凡認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梅文化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中國人喜歡談情,談氣,談神,恰好在畫梅的各種技法和各種畫譜中,也都能涉及到了……但把梅的花瓣的倚斜傾側(cè),當成要點去研究,與實際情況并不相類……如果照這種方法畫成折枝梅,都成了宋人小品中的極小的款式。
林凡認為梅的實質(zhì),梅的精神,主要在于它獨有的挺拔、剛健。把梅樹的屈曲、盤繞的枝桿當成主體來構(gòu)畫,才能獲得梅骨、梅魂。而梅花的花辨、花蕊和其小骨朵的特性是纖細柔嫩的,單純的去描繪花朵、花辨、花蕊,不足已表現(xiàn)梅花的風神。如何在剛健與柔嫩、古拙與清純、遒勁與纖細的對比中去尋找梅花的意象應(yīng)是表現(xiàn)梅花在惡劣的氣候環(huán)境,荒寒生存條件下剛勁堅拙,秀逸遒美的關(guān)鍵所在,于是林凡畫梅,著力刻劃梅花的神魂意韻。
林凡先生畫梅不喜歡畫折枝梅,就是因為柔條細干,無法顯現(xiàn)梅花的偉岸與奇逸,如果只畫梅朵、花蕊、花形,就與畫其他的花木植本差不多,不能體現(xiàn)梅花在惡劣自然環(huán)境下和藝術(shù)家自我精神的特殊美來。所以林凡畫梅特別在意“切”梅。往往為了畫出好的梅骨梅樹,數(shù)易其稿,廢稿盈簍,而不厭其煩不計工本,這正是追求畫梅花意境的根本之所在,就是為了創(chuàng)造清新高遠,曠世絕俗的梅花藝術(shù)意象。
林凡工書,以書入畫,也是他創(chuàng)造梅花意境之美的筆力之功。他用書法筆力寫梅干梅樹,把一株株梅樹畫得蒼老遒勁,古掘奇倔,很有書法的線條筆意,如他的一幅標題《鐘山龍爪》的綠梅,那些盛開梅朵的梅枝如同一只只龍爪,勁直而短拙,墨色蒼潤,盡顯生命不屈,力量充沛的剛健之美,為營造雄強奇?zhèn)サ囊饩称鸬搅水孆堻c睛之作用。
林凡畫梅花花功夫最深的是梅花背景的處理,常常為一幅幅梅花釀造出不同的深邃的意境之美,他習慣用竭色的巖石,無名的花草,潺潺的溪流,盈天的風雪,逶迤的柵欄,清奇的山花作背景,山山草草,月色迷人,暗香浮動。如《籬畔相逢》這幅紅梅圖,他就是用一叢叢遠處的黛色山嵐襯托一排排逶迤低矮的柵欄作背景,一株纏繞的雙枝梅花凌空而立,橫向披展,占據(jù)整個畫面,題句中說明有相逢于花下的戀人,用山歌互致情意,意境清純,情意繾綣,令人回味無窮。
二、奇詭瑰麗的詩情
品林凡先生的梅花,必賞讀他那些奇詭瑰麗的詩句,幾乎每梅必有詩,每詩必襯托著一株株黃梅、綠梅、紅梅、粉梅、藍梅不同的詩情,有些詩是林凡先生根據(jù)梅圖的不同意境撰寫的,有些詩句是他引用摘取其他古代偉大詩人,但不同的詩句都烘托著梅花的精神與情懷,林凡本身就是詩人,創(chuàng)作了數(shù)百首悱惻凄美的格律詩詞,林凡的詩意象清空,饒有禪意,仿佛把讀者帶入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禪的境界。
梅花的別名是“羅浮仙子”。“羅浮山”有幾處不同的山,位于廣東增城的羅浮山是粵中一座名山,向有仙嶺之譽,相傳東晉葛洪就得道成仙于此,山中盛產(chǎn)梅花和荔枝,林凡也喜歡廣東增城的羅浮山的梅花,他的那幅《般若之梅》的梅圖,作者在畫面的上方用秀雅的隸書,題寫了“底事歡詞般若臺,綠梅青月碧螺懷,定回續(xù)夢連心曲,萍散遺蹤點履苔,一騎黃塵揮淚去,三秋白袷杖藜歸,多情最是韓熙載,錦幄千重鼓鈸開。”此幅梅圖的背景是叢叢褐色的斑點,似萍非萍,似苔非苔,似淚非淚,不知作者用意如何,但是聯(lián)系他的這句詩去看去品,仿佛茅塞頓開,那些似萍非萍,似苔非苔似淚非淚的斑點,就是一掬掬相思的淚痕。這幅梅圖畫面構(gòu)成是簡單的,就是一株并蒂開放的梅樹和淡淡的斑點,似乎沒有表現(xiàn)作者過多的情懷,就畫論畫似乎意蘊少了些,但用這首詩句一點題,整幅畫就意蘊勃郁,情思綿綿,那些淡淡的斑點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這幅不太大的梅圖蘊藏著作者無盡的情思。
林凡畫梅題詩句除了自己的以外,就是題寫古代名家的詩詞,他的《殘雪》梅圖,就是題寫的清宗室納蘭容若的詞,納蘭容若是清朝最具才情的青年詞人,晚近,好之者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容若年僅三十一歲,即殞于疾,評容若作品的詩評《我是人間惆悵客》一書暢銷一時,林凡先生年過八十之人,仍對容蘭情意牽連,贊譽不已。其所共賞共知者,情也。林凡先生作《殘雪》這幅清蒼凄美的綠梅,深有情意。畫面顯著位置是一塊碩大瑰瑋的巖石,突兀于畫面,搶盡觀者的眼球。一株遒勁的綠梅纏枝紛撥,倚石抽枝,橫向天際,遠處淡淡的山嵐上是淡淡的積雪,近處簇擁著一叢叢無名的山草,畫幅的左邊空白處作者題寫了容蘭的詩詞,“殘雪銀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款識是庚寅暮秋于小羅浮詩林,誦納蘭詞不覺淚下,乃錄此詞于畫首。一個八十多歲的人還能吟誦別人詩詞作品不覺淚下,足見其詩人情懷,蓬蓬郁郁。林凡“文革前”就寫過格律詩數(shù)百首,都毀于那場浩劫,近來愛梅畫梅詠梅,又寫了七言古詩“羅浮詩集”近二百首,結(jié)集出版。還特別喜歡唐代“三李”的詩,尤偏愛李賀,九十年代發(fā)現(xiàn)唐代詩僧齊已以后,更是續(xù)寫與這位相隔千年的詩僧的“老鄉(xiāng)情緣”,寫齊已的詩,吟誦齊已的詩,逢人必推介齊已的詩,還和著名教授周艾若一起編選《中國歷代僧詩集》煌煌2300萬字。
蘇軾評:王維的詩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以此來評價林凡先生的梅花圖畫,應(yīng)也有蘇公之意。林凡以詩人的激情予一幅幅梅花以一縷縷倔傲的詩魂。
三、高古的書法題款
林凡是當下一位集繪畫、書法、詩詞、論文于一身的藝術(shù)大家,著名的書法家西中文曾為此寫過一首詞,《蝶戀花》致林凡先生,筆者錄此于此,“翰墨龍駒睽已久,寂寞書壇誰似林家叟,散耳高風今有后,云中煌耀如山斗,書貫通神清骨瘦,浩氣深情且為中鋒守,天壽先生過九九,后人學種先生柳”。就中國藝界的品評而言,林凡先生的書法造詣是不遜于他的繪畫的。
觀林凡的梅花系列,在領(lǐng)略其幽深奇瑰的意境,感受蒼涼凄美的詩情之余,無不為他每幅梅花題寫款識的書法而折服,梅花圖中的意境、詩情、書法共同彰顯著林凡藝術(shù)深邃浩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
高古的線條之美,是林凡書法藝術(shù)的重要特色,也是林凡梅圖中文化之美的風神符號。他的梅花是蒼勁凄美的。他很少畫折枝梅,折枝梅無法表現(xiàn)梅花歷盡風霜不倔,處嚴冬風寒怒放的梅花風神,因此林凡獨創(chuàng)這種以梅樹、梅干為主要畫面構(gòu)成,襯托以巖石、山草、溪水等諸物象為背景,凸現(xiàn)梅花凄美蒼涼的“林梅“,加之他那高古遒勁的書法線條之美,整個林梅氤氳出一股股不事張揚、冷艷無比、飄浮不定的暗香。
他的題款書寫以秀潤蒼拙的隸書與行書為多,很少用篆書,那些瘦勁的線條也如同林凡寫梅的枝條的用筆一樣,渾然一體。如《春坡玉潔》梅圖的題款,先是用秀潤的隸書題寫詩句,“玉筍瑤篸山態(tài)新,山溪正好浣緇塵,桂林風土君須記,聞?wù)f梅花也瘴人,璿房繘寶路幽微,晨降云拼萬玉妃,記取年年石幢側(cè),仙人剪水作花飛。”隨后他用高古的行書款寫了“丁亥冬月獲揚州八怪紀念館函邀,將于明春舉辦揚州八怪畫展,乃作橫帔梅花數(shù)幀應(yīng)命,并錄金農(nóng)詠梅詩兩章……”
蒼潤的用墨之韻也是林凡梅花圖中值得玩賞的情趣。如《影浮天際月》圖,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用寫意墨色暈染寫巖石,寫山巒,寫深澗,其水墨的運用,線條的構(gòu)勒,墨色的暈染包括巖石的淡淡用色,幾近天合。而一株紅梅則從深澗的巖石縫隙間沖長出來,直指天穹,構(gòu)造了奇特瑰偉的意境之美。
作者書法題寫款識的位置也每每妙然天成,達到了相得益彰,互為呼應(yīng)的奇效。如《碧水流香》梅圖,仿佛題識就寫在褐墨色蒼郁的石壁之上,寫出奔瀉如瀑的瀑布之側(cè),行書用筆與左邊橫伸而來的梅枝,線條美自天成,渾然一體。石壁之上的苔痕斑點,色中見水,水中有墨,極見中國水墨之韻味。
巧奪天功的鈴印效果。林凡梅花系列足見中國文人畫的情趣還表現(xiàn)在他的用印,關(guān)于印章與繪畫,詩跋、書法的關(guān)系,古代的鄭績認為,章與款必須相呼應(yīng),圖章之顧款,猶款之顧畫,應(yīng)該“氣脈相通”,認為畫家處理這些問題還須“觸景生情,因時權(quán)宜,不能拘泥。”
“藝術(shù)要通過一種完整性向世界說話,但這完整性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心智的果實。”(歌德語)林凡正是以自己良好的學養(yǎng),絕俗的觀念,非凡的技法創(chuàng)造了梅花系列中主觀與客觀相統(tǒng)一的完整性,內(nèi)容與形式相諧調(diào)的完整性,作者個性與時代風貌相吻合的完整性來向世界說話。
羅丹說過:“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fā)現(xiàn)出美來”。《羅丹論藝術(shù)》
林凡是不是藝術(shù)大師我不敢肯定,但他確實以不俗的眼發(fā)現(xiàn)了許多為人不曾注意或不屑注意的物象中許多弱小的美。(崔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