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藏家何滿光與他的五大名窯
何滿光五大名窯
華夏收藏網(wǎng)訊 宋代向來以禮儀之邦著稱,禮尚往來之傳統(tǒng)沿續(xù)幾千年,陶冶了華夏古國萬千巧奪天工的奇珍異寶。兩千年以前,人們以青銅器為禮,上禮天地君主,下禮親朋好友,青銅文明曾磅礴一時。然而,自陶瓷從泥火中誕生以來,青銅淡出,陶瓷,集天地之靈秀愈見精美,逐漸成為禮器的主流。禮送陶瓷,已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的習(xí)俗,陶瓷所承載的禮品文化也隨之源遠流長,發(fā)揚光大。為此,宋代的五大名窯歷來是藏家們一生收藏的目標(biāo)。
宋代五大名窯之說,始見于明代皇室收藏目錄《宣德鼎彝譜》:“內(nèi)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清代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說:“吾華制瓷可分三大時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鈞窯,亦甚可貴。”由于柴窯至今未發(fā)現(xiàn)窯址,又無實物,因此通常將鈞窯列入,與汝、官、哥、定并稱為宋代五大名窯。
汝瓷屬五大名窯之首,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zhèn)清涼寺村,宋時屬汝州?脊虐l(fā)掘中發(fā)現(xiàn)的汝窯面積約為25萬平方米,規(guī)模在當(dāng)時已算很大。“事實上,自宋初以來便有了汝窯的燒制,北宋晚期更是其鼎盛時期。”資深古陶瓷鑒藏家何滿光先生說道。
在臺灣故宮博物館的《汝窯特展簡介》中,簡述到汝窯的釉色及風(fēng)格獨特,它藍中帶綠,又微微閃著淡紅色的光澤,其質(zhì)感似絲綢般柔和清淡含蓄,同其他青瓷截然不同。而何伯在講解自己收藏到的汝窯古陶瓷鑒藏時提及,汝窯以青瓷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紋”“香灰色胎”“芝麻掙釘”等是鑒別汝窯的重要依據(jù)。正如范圍先生在《中國文物報》發(fā)表的《宋汝窯古瓷親歷記》中提及,特別在一些器物口沿部分縮釉點比較多,而且常常見到胎骨。而作為現(xiàn)代汝瓷工藝大師的汝州亨通汝瓷研究所所長李延懷先生也認為,汝官窯瓷胎質(zhì)的特質(zhì)之一就是質(zhì)地疏松,沒有很好的燒結(jié)度。而作為當(dāng)?shù)刭Y深的古陶瓷鑒藏家何滿光先生被業(yè)界的行家們親切地陳之為何伯。對于汝窯的鑒賞,何伯也認為,其中蟹爪紋是指釉面開片的紋理毛毛扎扎;“芝麻掙釘”則是因燒造時足部用很小的支釘支起,然后把汝窯瓷器支在空中燒。直視釉面,可看到其紋片,首小則視,只能看到梨皮之感覺及其蟹爪紋,也是汝窯得出的鑒別方法。關(guān)于汝窯的獨特之處,《收藏家》雜志第77期論汝窯精述摘要也提到,最根本是反映在釉面方面。為遷就其釉,胎就不能致密化了。因而胎的質(zhì)地干枯發(fā)澀(似陶非陶的汝窯),終因胎釉配方不匹而只燒制了20年時間。而關(guān)于其釉中的氣泡,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史樹青主編的《宋元瓷器鑒定》(2007版)提及其周圍閃現(xiàn)出瑪瑙結(jié)晶體呈現(xiàn)珠狀亮點,是與其他瓷器迥然不同的特征。汝窯瓷胎體有厚薄之分,釉層較厚,有玉石般的質(zhì)感,釉面有很細的開片,而在造型上則比較莊重大方。而民國北大教授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也曾提及無釉之處所呈之色類似羊肝。由于汝窯傳世的作品很少,據(jù)傳不足百件,又因其工藝精湛,所以非常珍貴。為此,何伯對于自己已擁有到了古代汝窯作品感到十分滿足。
玩古董陶瓷收藏,必須要了解清楚每個朝代相關(guān)的歷史背景。何滿光先生分析到,宋代官窯由官府直接營建,分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北宋官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才開始燒造,具體的窯址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宋高宗南渡后,在臨安(今杭州)另設(shè)新窯,一個“置窯于修內(nèi)司”,后又在“郊壇下別立新窯”。據(jù)分析,“修內(nèi)司官窯”在杭州鳳凰山腳下,而“郊壇官窯”則位于杭州的烏龜山一帶。為了做出區(qū)分,北宋官窯被稱為“舊官”,南宋官窯就稱為“新官”。其中,“舊官”厚重,“新官”輕薄。
何伯每每在與藏友交流古陶瓷的時候,都是對宋代的瓷器鑒賞更是津津樂道。其中對于宋代官窯瓷器特征,他概括為,主要素面,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艷彩涂繪,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紋為飾。其胎色鐵黑、釉色粉青,“紫口鐵足”增添古樸典雅之美,“紫口鐵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鐵量高達3.5%-5%,致使制品的口緣釉薄處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處呈黑褐或深灰色。官窯的器形除常見的盤、碟、洗等之外,仿商、周、秦、漢古銅器中的各式瓶、爐樣式也很多。
哥窯與官窯類同,也有紫口鐵足,也有開片,不過至今其窯址不明,學(xué)界對其燒造年代也有分歧,有人認為并非是宋代,而是元代。但何伯卻非常堅定地認為哥窯是出自于宋代,皆因他用了自己大半生的精力來考究相關(guān)的知識,而且手頭上收藏有實物為證。何伯一直都以唯物主義來評析自己的藏品,他從多角度來研究自己手上的哥窯瓶。
許多瓷器在燒制過程中,為了追求工藝一般都不允許有太多的釉面的開裂紋片,但哥窯卻將“開片”的美發(fā)揮到了極致,產(chǎn)生了“金絲鐵線”這一哥窯的典型特征:由于開片大小不同,深淺層次不同,胎體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盡相同,致使開片紋路呈色不一。哥窯瓷器釉面大開片紋路呈鐵黑色,稱“鐵線”,小開片紋路呈金黃色,稱“金絲”。“金絲鐵線”使平靜的釉面產(chǎn)生韻律美。宋代哥窯瓷器以盤、碗、瓶、洗等為主,但類似于何伯收藏到的瓶式類宋代器皿可謂是少之極少。
在五大名窯中,鈞窯也占有宋代陶瓷御窯的一席之地。何伯同樣是收藏到鈞窯系列的藏品,并作了嚴謹?shù)目季。他認為,鈞窯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紋”,它的形成是因鈞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卻的時候,有些介于開片和非開片之間的被釉填平的地方,會形成像雨過天晴以后,蚯蚓在濕地爬過的痕跡。
五大名窯的市場潛力在收藏界是無可估量的,何伯認為定窯作為五大名窯的一大窯口,尤其是在近幾年的拍賣行情獲得了越來越多行家們的熱捧。為此,何伯在品鑒自己收藏的定窯作品的時候,一再強調(diào)定窯的工藝特征。他表示,定窯之所以能顯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調(diào)上屬于暖白色,細薄潤滑的釉面白中微閃黃,給人以濕潤恬靜的美感,另一方面則由于其善于運用印花、刻花、劃花等裝飾技法,將白瓷從素白裝飾推向了一個新階段。相關(guān)資料顯示,早在80年代韓國就曾拍賣過一副200粒的定窯圍棋作品,其成交價近80萬美元,當(dāng)屬迄今世界最貴的一副圍棋。而何伯也正收藏到了一套定窯的圍棋陶瓷作品。他表示,定窯造型以盤、碗最多,但像圍棋這一類的作品則少之極少。
終其一生,何伯自從80年代收藏古玩以來,所見的寶物數(shù)不勝數(shù)。但在他數(shù)百件的古陶瓷珍藏中,依然是五大名窯為之摯愛。尤其是那件汝窯與哥窯,早已成為他的精神寄托。這不僅是何伯一生中的收藏目標(biāo),更是他作為當(dāng)?shù)刭Y深古陶瓷藏家的最好見證。(華夏收藏網(wǎng)傳媒部 記者:發(fā)仔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