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法市場的逆襲時代還有多遠
王妍妍
近幾年,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北京榮寶、中貿圣佳都在推廣扶植古代書法板塊,尤其2014年的“王鐸熱”以及乾隆皇帝御筆手卷《白塔山記》的強勢表現(xiàn),讓古代書法異常搶眼,似要與繪畫爭個高下。今年,在整體經(jīng)濟環(huán)境不是特別明朗的前提下,這匹2014年度藝術品市場的“黑馬”又能否脫韁,再次逆襲?
收藏鑒定門檻高
3月31日,北京匡時2015迎春拍賣會舉辦的“古代書法專場”,成交率67.54%。實際上,北京匡時開拓的古代書法專場成交率基本都維持在70%-85%之間,有的甚至能達到90%以上。而此次專場的成交情況多少有點出乎意料。對此,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中國書畫部業(yè)務經(jīng)理程良峰解釋道,迎春拍與大型春秋拍相比,只能算作中拍或者季拍,征集拍品花費的人力、物力、拍品質量等各方面要比大型拍賣弱一些,因此導致了整個專場的低成交率。此次成交結果也并不能整體反映古代書法市場的情況。
其實,縱觀藝術品市場的每一場拍賣,影響成交率的因素始終都是拍品的真、精、稀。北京匡時曾做過一個“晚明五大書家”專場,包括明末王鐸、傅山、黃道周、張瑞圖和倪元璐。程良峰介紹,這五位書法大師在書法史上的顯著地位以及對后世的影響都有目共睹,作品幾乎囊括了他們各個時期的書畫精品,藝術文化價值高,關注的買家和藏家肯定就多,成交率也就隨之上升。
然而,要想買到一件質量上乘的古代書法佳作,判斷其價值好壞的標準就甚為關鍵。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史學者趙力認為,時代、名家、名跡、流傳有序可以作為收藏的四個要素。程良峰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首先,書法家的地位、影響力如何;其次,要全面衡量每一件作品,即使同一位書法家的力作,質量也可能參差不齊,仍然需要具體評判、分析。至于誰的作品比較受市場的推崇,很大程度上則由群眾基礎所決定。比如清中期劉墉的書法作品可能就比王文治、梁同書的關注度高,因為大家對劉墉的熟識更多,這也會給他的作品市場帶來很多正能量。再者,當下人對古代書法作品的形式、內容(章法的布局、筆墨的質量、結字的安排等)的認識與解讀是否到位。
或許,正是收藏與鑒定門檻過高,有人說,并非書法作品的藝術價值低于繪畫作品,而是其藝術表達較畫作更為抽象,需要藏家在欣賞時具備更高層次的藝術修養(yǎng),因而收藏書法的群體遠遠小于繪畫。甚至,市場中還充斥著“佳書不如孬畫”之說。
“"佳書不如孬畫"應該不是專業(yè)書畫評論家的評價。有可能是從清中期揚州鹽商傳出來的。那時的有錢人品位不高,他們對書法這種單調、抽象的藝術難以理解,反而對直觀性的繪畫會有更多的感受。”程良峰說。
位高價卑之窘
書法被譽為“無聲的音樂”“紙上的舞蹈”,畢加索曾言:“如果我是一個中國人,那么我一定不是一個畫家,而是一個書法家,我要用筆來寫我的感情。”就連畢加索都感嘆中國書法的神奇,認為它能真正代表東方藝術。
如今,縱觀古代書法市場,2003年秋,中貿圣佳首推中國古代書法專場, 265件拍品成交額951.335萬元;2007年,北京匡時推出“文字的力量—中國書法篆刻”專場,斬獲3353萬元。其中,文征明《行書書詩卷》成交價為1111萬元,成為國內書法專場首次突破千萬的拍品,極大地振奮了市場。此后,古代書法專場成為北京匡時的常設專場;2009年,中國嘉德推出“宋元明清法書墨跡專場”取得了2.48億元的驕人成績;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黃庭堅《砥柱銘》以4.368億元成交,打破了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成為中國書法拍賣最為輝煌的一段佳話;同年,王羲之的草書《平安帖》手卷以3.08億元奪得天價;2011年,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lián)》拍出了4.255億元天價;2014年秋拍,越來越多的拍賣行將古代書法納入重點板塊,匡時的書法品牌夜場“暢懷”、保利拍賣推出的“翰不虛動——中國古代書法專場”……而2014古代書畫排行TOP10,書法占到了一半,可見其地位。 尤其王鐸精品的亮相衍生了“王鐸熱”,乾隆御筆《白塔山記》也以億元成交。千萬、億元的古代書法作品總在誕生,升溫似不容置疑。但是,在程良峰看來,大多數(shù)古代書法仍舊處在“位高價卑”的處境。“這是歷史性因素造成的一種斷層,大家對那個特定年代的理解知之甚少,很少有人把書法當作一個有學術地位和研究價值的文獻去考證。還與當下的文化知識結構、西洋文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有關。其實許多人心里清楚古代書法的博大,但卻講不明其中的原因,造成理解的偏差,所以對書法的預期以及所能接受的價位不像繪畫那么大方。”
業(yè)內人士表示,書法界目前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當代書法界,雖然不乏名家,價格也不菲,卻“虛火”極盛。對于虛高之勢能否蔓延波及到古代書法,程良峰認為不必太過擔憂,“當代書法市場多是基于禮品市場、保真而言的,但古代書法的群體對書法的研究更加透徹,一般都具有足夠的藝術修養(yǎng)和鑒別能力,認清其價值之后才會出手,而且古代書法作品的存世量有限,即使想要炒作也沒有過多資源。”
價值低估被吸金
近幾年,明清書法在宋元書法億元天價的帶動下,也創(chuàng)造了不錯的成交額。即使在市場重度調整時期,明清書法也是熱度不減。有人說,明清書法已然成為拍賣市場的主力。
“古代書法,尤其明清書法的走強,與拍賣公司的推廣宣傳有一定關系,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整個國民素質的提升以及大家對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領悟加深。”程良峰表示,無論拍賣公司還是藝術機構,對某一件書法作品的解讀都比以往更加詳細,更具象化,讓藏家容易接受和理解書法的創(chuàng)作背景、內涵以及想要表達的意義。此外,隨著近現(xiàn)代繪畫、當代繪畫的價格在近幾年大幅度上漲之后,古代書法的價格顯得更低、基數(shù)更小,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低價位吸引了很多人將資金重新投入到這個板塊。
“從新中國成立到現(xiàn)在,中央政府、各地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專項資金的方式購買流散的中國歷代書畫名跡作品時,80%的資金購買動向是書法。”從這個角度來說,趙力認為,書法在整個文博系統(tǒng)、博物館收藏中都受到很大的重視。然而在市場上,卻并不是這樣。“改革開放初期,藝術市場過多受港臺的影響,香港收藏家當時喜歡漂亮的東西,比如繪畫,書法就進入了低沉期,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很長一段時間,書法的價格都比繪畫便宜。現(xiàn)在回過來再看這個時代,其實是價值和價格背離的時期,也是收藏書法作品的黃金時期。”
不過目前更多的古代書法價值似乎并未充分體現(xiàn)出來。程良峰坦言,如果與當代的某些畫作相比,古代書法的價值肯定是大于價格,但實際上很多古代書法作品還要被低估得多。另外,潛在因素還在于95%以上的古代書法買家都是奔著投資而來,投資,就要講究回報率,所以它不可能把價值最大化,總要給自己留出空間。
盡管程良峰認為古代書法還在低谷期,但他相信經(jīng)過拍賣公司以及藝術機構的推廣,再加上買家、藏家對古代書法板塊的研究,對其深度挖掘以及價值的再發(fā)現(xiàn),會有更多人加入到它的購藏隊伍中,價格慢慢會呈現(xiàn)上揚的趨勢。“買家無須刻意計較漲幅多少。資源在不斷匱乏,物以稀為貴,東西一旦變少,價值也就隨之升高。不管是自然規(guī)律還是市場規(guī)律,價格肯定會一年比一年高。位高價低的尷尬也會慢慢改變,通過大家的努力,位高價高的目標應該不會遙遠。”
新金融記者 王妍妍